中国非洲民族学研究的三个阶段从葛公尚谈起(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1966至1976年期间的中国学术处于停滞瘫痪阶段,葛公尚因其斯瓦希里语特长,被调入外文局“毛选”翻译室工作了12年,并担任斯瓦希里语组组长,不仅把《毛泽
1966至1976年期间的中国学术处于停滞瘫痪阶段,葛公尚因其斯瓦希里语特长,被调入外文局“毛选”翻译室工作了12年,并担任斯瓦希里语组组长,不仅把《毛泽东选集》五卷本翻译成斯瓦希里语,还把中国的电影、经典文学作品翻译成斯瓦希里语,传播到遥远的东非世界,直接影响了几代东非人对中国的认知与了解。②根据北京外国语大学亚非学院斯瓦希里语专业赵磊老师提供的统计数据,从1964-1993年三十年间,外文出版社共出版斯语译著255种,主要主题是中国政治(毛泽东选集、政治文件报告领导讲话等)、儿童读物以及中国国情等方面的介绍。现就职于上海纽约大学的坦桑尼亚籍人类学讲师RAFIQ 博士曾访问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并做报告,报告期间他满怀深情地回忆自己幼年时期读到的斯瓦希里语版《毛泽东选集》《西游记》等经典读物,以及中国功夫电影在东非的流行,让他从小就对中国充满向往与情感。笔者不由得感怀葛公尚先生在四五十年前所从事的斯瓦希里语翻译工作,直接推动了中国与东非人民的民心相通,形成了中国与东非区域间的文化积淀与传统友谊。
诚如葛公尚先生所总结的,“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对世界民族的研究与了解根源于两个方面的需要:一是解决中国国内的民族问题的需要;一是新中国生存与国际交往的需要”。[5](P23)必须指出的是,这段时期的世界民族研究以及非洲研究,都是在党中央、国务院直接领导下进行的,且在当时美苏争霸的国际形势下,中国要团结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马克思主义民族政治理论上,重点探讨社会主义多民族国家如何解决民族问题。因此,这时期的非洲民族研究,伴随着20世纪60-70年代非洲大陆上如火如荼的非洲解放运动,从一开始就关注殖民地民族运动且立场鲜明地支持非洲人民进行反帝、反殖斗争。这时期中国非洲民族研究的主要成果是对国外特别是苏联非洲民族研究成果的翻译和介绍,尽管都是二手资料,却加深了我们对非洲人民的了解和同情。然而这时期中国并没有从事非洲民族研究的专业人才,大部分参与者是来自外文局、中央编译局、新华社及中央各大报社、中国社科院的国际问题研究所、各大院校历史系的翻译、记者或老师们。其中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和中央民族大学起到了关键作用:1954年-1958年,民族研究所编辑出版了《民族问题译丛》共35期,其中包括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译介;1961年成立了世界民族志研究组,先后编译《民族问题资料摘译》和《国外民族研究学术资料》共计200 期;1979 年创刊《民族译丛》。[5](P24)与此同时,中央民族大学早在1956年在历史系开设了“世界民族志”课程,由顾章义老师讲授非洲史与非洲民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三十年的非洲民族研究是资料积累与译介,为后来的世界民族学科专业化发展奠定研究的基础。
(二)20世纪80年代-21世纪初期,中国非洲民族学经历从翻译、宏观概述到聚焦现实问题的转型发展期,世界民族研究专业建立并取得较大发展
最典型的是从《民族译丛》到《世界民族》转变,葛公尚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奠基和推动作用。1979年葛公尚从外文局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工作,彼时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百废待兴,青年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与变革思想都尤为活跃。为了顺应改革开放的形势需要,民研所民族理论室国外组在1980年扩充为世界民族研究室,葛公尚是这里唯一一位懂三门外语的学者,对于从事非洲及世界民族研究非常有利。据葛公尚的同事好友李毅夫回忆:“从1979-2006年,这27年是葛公尚人生中最辉煌的时期……他用斯语优势挑起了非洲民族研究的重担。”[6](P66-67)
这个时期的非洲民族研究在世界民族研究学科化发展框架下,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以《民族译丛》在1995年更名为《世界民族》专业杂志为标志可分为两个阶段。
1.《民族译丛》阶段(1979-1994年)。《民族译丛》自1979年创刊以来,起初为季刊,在1980年改为双月刊,至1994年更名改版之前共出刊96期,计一千二百余万字。对创办《民族译丛》的原因,创刊号《致读者》中开宗明义指出:“为了繁荣中国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我们‘要研究中国和世界的政治、经济、军事、思想等各方面的历史和现状’,要积极开展包括民族学在内的哲学社会科学各个学科的研究。”[7](P1)因此,《民族译丛》刊出的主要内容是:国外民族问题、民族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各学派的观点和演变;对世界各国民族的起源和形成,历史上的民族关系、迁徙和分布过程的研究;对世界各国民族成分、人口、语言、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文化特点的研究等。这一时期的学术研究同样有着鲜明的政治正确性,必须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紧密结合国内外阶级斗争形势而进行选编。笔者经过检索发现,《民族译丛》共刊发1 700多篇文章,其中有关非洲民族研究的近一百七十篇,占发文总数的10%,其中仅葛公尚一人编译的文章就有21篇,他对斯瓦希里语、俄语的研究成果进行编译,介绍非洲各国民族的历史和现状。
文章来源:《世界民族》 网址: http://www.sjmzzz.cn/qikandaodu/2021/0225/365.html
上一篇:用身体与世界对话娄烨电影分析
下一篇:景雪变用戏剧讲好中国故事